捐出来的十里“红军路”
来源: 宝鸡日报   发布时间: 2021-05-14 08:53   510 次浏览   大小:  16px  14px  12px

 

捐出来的十里“红军路”

2021-05-13 22:17:09

学习全会.jpg

 

     春暖花开的日子里,莽莽大秦岭中,西山拓石镇文化主管欧世雄站在大秦岭通石梁上,与孟家塬村村支书石红代一起,拿着小本本正在紧张的写写划划。山梁之上,两个中年汉子像孩子般越聊越振奋。 这两人为啥这么高兴?原来,附近山民几代人的一个心愿——“红军路”眼看就要完工了。


    “红军路”是乡亲们对这条山路的爱称。89年之前的一个夜晚,一段鲜为人知的红军故事,就发生在这片山林之中。


     1932年4月2日,两当兵变一声枪响,习仲勋等兵变领导人在枪林弹雨中,将起义部队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第五支队,并发出了“到陕北去”的吼声。一天夜里,雪下的正紧,200多名红军渡河而来,就是在孟家塬村石家滩,追兵将至,风雪连天,质朴的村民们向饥饿寒冷的红军战士伸出援手,浓稠的包谷糁,滚烫的开水,村里还派出村民冒着奇险,带着红军从通石梁上翻山越岭,一举跳出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。


“这段历史,刻在史书上,更刻在乡亲们的骨子里!”欧世雄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,他说,十里八乡的山民们一直有一个心愿,啥时候,能把这条当年的“红军路”修一修,让更多人来走一走。

但是村里人算了一笔账,没个“十来万元”, 恐怕这事难办。


的确,拓石镇地处秦岭腹地,乡亲们“土里刨食”本就不易,村集体经济甚至还是负数。这“十来万元”从哪儿来? 2019年春,孟家塬党支部会议上,党员们齐刷刷举起手来,通过了一项决议,提倡在自愿的原则下——“捐”。


以孟家塬村为中心,捐建“红军路”的消息不胫而走。没多久,第一笔捐款就来了。


“我认捐1万块”,拓石镇九峰村村民周军林打来电话。这些年,周军林以苹果生意起家,是十里八乡公认的能人,他诚恳地说:“祖辈常说,没有红军,那咱山里人只能‘认命’,有了红军,咱后辈人就能‘改命’,这钱,捐的值!”


随后,一笔笔捐款接踵而至,黄凤琴1万元、石玉财1万元、孟满仓1000元、石红代1000元、任健明5000元、梁别换1000元、欧元勋2万元……不过几个月,拓石镇孟家塬村、九峰村、通洞村、拓石村四个行政村先后有16名山民自愿捐款,捐款数额达到了108200元,乡亲们的共识是,这条“红军路”必须修好,这条路上有咱们国家前行的“精神路标”哩!


没想到,动起工来,当初算好的“十来万元”居然成了“秃子留分头——不够用了!”


出乎意料的是,这条“红军路”,其支撑点不止是“钱款”,更是“人心”。关键时刻,“人心”的作用显现出来了:
包工头田安明主动放弃部分施工款,在他看来,重修“红军路”这工程不能赚钱,亏钱也认!


陈仓区林业部门听闻此事,拉来两大车云杉、紫荆、紫薇、樱花,他们说:“这也是山乡道路绿化,必须支持! ”


有山民把自家的石磨盘、石井圈和收藏的奇石运上山来,用于小景观造型。大家说:“能省一个是一个!”


施工队因地制宜,在山顶埋设了雨水搜集管道,一个小“天池”应运而生,节省下不少费用;


山下的村民们也自发义务上山修路栽花种草,省下了不少人工费;

 

……

 

通石梁的山林红了又黄,黄了又绿。寒暑之间,长达十里的“红军路”在今年春天奇迹般地修起来了。蜿蜒的山路在山间长龙般游走,13个大小不一的美丽小游园镶嵌其中。站在通石梁山巅,群山为碑,渭水为证,89年前众乡亲雪夜送红军的往事如同就在眼前,那段金戈铁马的烽火岁月似乎伴随着山风扑面而来。此情此景,正与石红代讨论题刻的欧世雄大喊了一嗓子,尾音在山林间碰撞,久久不息。

 

不久前,孟家塬72名党员在开展党史教育时,读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一句话,让他们对山后的“红军路”有了更深的理解——“一切向前走,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,走得再远、走到再光辉的未来,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,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。”

 

“追根溯源,让后人记住历史,这,就是我们重修‘红军路’的意义所在!”欧世雄大声说。

 

宝鸡日报全媒体记者  张晓燕  孙海涛